陈林又敲了敲,还是没人应。
他犹豫了一下,轻轻推开了门——屋里的青年正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笔,像是在写什么。
“谁让你进来的?”王利宾抬头,看到陈林,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语气里满是不悦。
他性子孤僻,不喜欢与陌生人说话。
“利宾先生?”陈林举起手里的书,语气温和,“我只是把你落在外面的书送进来。晚上可能下雨,淋湿了就可惜了。这本《国富论》,在国内可不多见。”
他说的是流利的英语,发音标准,带着点伦敦腔。
王利宾愣住了,手里的笔“啪”地掉在纸上,一脸惊讶地看着陈林——这个比他还小的孩子,竟然会说英语,还认识《国富论》?
王利宾是苏州府人,十七岁就中了秀才,今年去江宁参加乡试,却落了榜。
一气之下,他瞒着家人跑到了沪上。
早年他跟着传教士学过英语,接触了西学,觉得西学重实用,比八股文有用得多——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大清被英吉利打败,更让他觉得,只有学西学,才能救国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