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就是先在湖泊入河口建造一座200米长5米宽的砖石砂浆堤坝桥,然后用双层夹土木板做闸门。
接着将入河口闸门前后的淤积河道给清理干净,并在后方河道中只清淤中间20米宽的区域。
两边则用简易的笼石木框建起一次性的简易拦河坝。
等到雨季水位上涨的时候,就开闸放水。
正常情况下,湖水带有大量的淤泥,导致尽管河道有水,但还是排出不了多少。
等湖水从河道中经过时,又会带来新的淤积和泥沙。
可经过先前那番设计后,压强导致的汹涌水流就会从更狭窄的中央区域流过。
由于两边的简易拦河坝,水流无法漫到外面去,后方又是水位节节攀升的湖泊。
如此一来,水流量将会暴增,而能供水流通过的横截面却变窄了,水流速度自然要变快,这就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
不仅能带走沉重的淤泥,还顺便能把原本的泥沙冲走不少。
相当于用自然的水力,代替了人力去进行疏浚的工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