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乡修会的估算,每50到75天可以修建一公里乡路。
一年两三个月农闲,外加平时零零散散的时间,手脚麻利点两公里不算太难。
况且有的路是相对完好的,不需要太过分的重建,只需要重修一下就行。
这一路走来,卡勒却是能清晰看到村民们修路的几个阶段。
首先看到的,是最后完成的木板铺设。
毕竟山区运送石料太困难,这防水的铁木杉的木板正好拿来顶个两三年。
两名穿着粗麻坎肩的老村民,露出排骨胸,将5厘米厚的木板横向排列在地面。
小孩子们提着木桶,将薯根浆糊、打成胶状的史莱姆胞衣与石灰沙拌在一起,制成简易石灰浆。
然后再拿着猪毛刷子,将灰白色的石灰浆刷在木板表面,并填入木板缝隙。
这是修路的最后一步。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十几个肌肉轮廓鲜明的妇人,扒着藤筐,往脚踝深的路面倾倒砂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