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皱眉环顾四周,点头道:“是坟!最起码是清代早期的坟!有小几百年了!”
石碑上落了一层灰,随便用手擦了擦,就看到一排楷书小字。
左边写的是:“一世清名英年早逝。”
右边写的是:“半途福寿壮志未酬。”
石碑中间刻了大量莲花图案,莲花底下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种明清碑文都不分段,那时候也没标点符号,往往一写一大堆蝇头小楷,看的人脑袋疼。
我举着手机照明看了半天,终于在碑文中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
“大儒人、岁修职郎,黄鹤霖。”
这个一般人看不懂,但难不到我。
儒人就是读书人,前面加个“大”字就指老读书人,最起码读了三十年以上的书。
岁修职郎,这四个字要分开理解,明清时期只有“县丞”死了才会被叫成修职郎,前面他特意加个“岁”字,说明这个职位是主人死后花钱买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