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133、吴带当风二 (1 / 4)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最后更新:2025/11/21 16:57:13
        “肯定是真迹啊”杨凡点头道,“我的药水可以把壁画的矿物颜料粘下来一层,这就是原来的壁画,怎么不是真迹呢。不过不能复制太多,因为壁画会逐渐变淡,最后就漫灭不清了。”

        后世好多唐画,经常碰到完全一样的两幅。就是这么弄得。都是用化学药品喷涂后,用宣纸贴上去,复制下来的。这种真迹拍卖会是认可的。因为画的颜料,技法都是原来石壁上的。这就是真的。

        装裱师傅们等画干了,立刻就开始在旁边的帐篷里装裱。裱画怕风,所以必须在帐篷里弄。有一点风就会鼓起来,导致装裱失败。

        一个时辰后,高地下面已经堆积了好多多的壁画石板,唐代建筑构件,好多的犍陀罗风格的佛像造像。还要很多的各种雕塑。

        甚至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瓦当。上面用小篆写着“大汉天子万年”、“千秋万岁“、“长乐未央“、“永受嘉福“、“与华无极“字样。可见汉代这里就有驻军和官署。

        铁器和青铜器也挖出来很多,各种竹简木牍也堆成了小山。杨凡简单看了几支,都是审判文书、屯田、军务、借贷、婚契、家书、过所……和居延汉简内容差不多。

        这些东西杨凡虽然没兴趣,但他也知道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汉唐时期的原始资料。记录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真实信息,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还有好多杨凡看不懂的吐火罗文、波斯文等文字残片。

        其中佉卢文(用于书写犍陀罗语,起源于西北印度)较多。回鹘文(在粟特文基础上发展,用于佛教经卷和日常契约)也有很多。

        杨凡下令吹去灰尘,简单清洁后装箱。杨凡打算都运回现代去。这些可都是中亚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故土的证据。

        杨凡打算,先运回国内,让国图、故宫、国博的专家先挑,一级文物捐献给国家。剩下的允许拍卖的交给宝丽,让管总去拍卖。这些东西尽管出土在国外,但很多属于国宝级文物,还是需要国内专家甄别一下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