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俸禄,定为同品级官员俸禄的八成,由朝廷统一发放,不再依赖地方供养。”
李邦华闻言,躬身赞道:“陛下此策兼顾了实务与稳定,既为吏员开了晋升之路,又能为中枢补充实干人才,实乃两全之策!”
方从哲也点头附和:“如此一来,吏员有了盼头,便会收敛贪腐之心;新官到任,也有资深吏员辅佐,可快速熟悉政务,一举两得。”
朱由校见二人赞同,也就不再坚持原先的想法。
“既如此,便由内阁牵头,传旨各地官府上报所属吏员名单、任职年限、过往功绩,由吏部牵头遴选,都察院与锦衣卫要各派御史与校尉,赴各地核查档案,若发现有隐瞒劣迹、篡改履历者,一律革职查办,严惩不贷!”
“另外,由内阁牵头,吏部、户部、礼部联合制定‘吏员品级与俸禄标准’,明确胥吏的职责与待遇。”
“臣领旨。”方从哲与李邦华齐齐躬身,语气中多了几分释然。他们本是因山东之事前来请罪,见皇帝已在科举取吏一事上做出让步,自然不便再反对其他事项。
待二人退出暖阁,朱由校的嘴角悄然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他其实从一开始就未指望“科举取吏“之议能被坦然接受。
这步棋太过激进,阻力太大。他真正的用意,是借着这个看似骇人听闻的提议,迫使阁臣接受“科举内容改革“与“吏员晋升通道优化“这两个核心诉求。
如今目的已达,既推动了改革,又未引发激烈反对,可谓恰到好处,一举两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