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皇爷效力,是奴婢天大的福分!”
“去吧,抓紧去办。”朱由校挥挥手。
“是,奴婢告退。”魏忠贤再次行礼,然后保持着躬身的姿态,小心翼翼地退出了乾清宫。
殿内重新恢复了宁静。朱由校意识沉入系统地图,找到魏忠贤提到的几个地点,仔细审视,发现其位置、大小、周边环境果然都极为合适,心中对魏忠贤的办事能力又高看了一分。
朱由校之所以如此重视选址,一方面是因为这几个建筑对大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则有着更深层的考量。
自从修建天机阁后,他就花费资金研究得到了近代水泥的制作方法,并立即在京城近郊建起了几座水泥厂,正在日夜不休的生产囤积水泥。
第一批水泥试用在南海子大营的道路修缮上,原本需要半年工期的石板路,用水泥浇筑竟只花了十日,且路面平整坚硬,与后世无异。
值得一提的是,在放弃系统直接具现建造的方式后,作为补偿,系统根据他的意愿提供了三大机构的建筑设计图。
这些图纸融合了后世成熟的中式建筑特点,主体采用水泥钢筋结构,最高可达三十五层,高度突破一百二十米,所以他想要给大明的人们来一点“后世基建狂魔“的震撼。
“三个月。”朱由校轻声定下期限,三个月内完工,这是在系统农民的帮助下,最合理的时间。
他太清楚这个时代士大夫们的固有思维了——虽然大明不乏赵士桢这般潜心钻研、创制出“鲁密铳”与五管联动“迅雷铳”的技术型官员,也有如毕懋康这等致力于研发“自发火铳”的实干之才,但这些终究是凤毛麟角。
朝堂上大多数人所信奉的,依旧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他们所轻视的,仍是那些被他们认为“奇技淫巧”的工匠技艺。在他们看来,宫殿庙宇当循古制,一砖一瓦都要体现礼法规范;而医术兵法则应恪守圣贤经典,任何标新立异都近乎离经叛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