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显纯立刻上前半步,神色沉凝,声音清晰而稳重,带着一种多年历练形成的务实:
“回禀陛下,”他语速适中,吐字清晰,既不拖沓也不急促,“托陛下洪福,借禁卫军整肃之威,卫中上下不敢懈怠。臣等自领命以来,全力筛阅积档,核校人马,汰除冗员老弱。”他报出关键数字,笃定无疑:
“现京内,实有可战可用之锦衣卫六千五百一十七员;暗桩七百二十五名。暗探已布于朝堂诸司与京畿市井之间,耳目渐备,动静可察。”
他稍作停顿,话语中带上一分对皇权的感念:
“兵仗一事,多赖陛下前瞻,倚仗南海子兵工厂源源供给新锐器甲。现已添置甲胄三千副,火铳一千五百杆,弓弩二千具,其余刀枪矛戟五千余件。”他没有夸张武备,而是强调了成果:“各卫所操演日勤,战力初成。”
他微一躬身,声音沉稳有力,带着无可置疑的忠诚与决心:
“凡陛下钧旨所向,臣与全体锦衣亲军,必蹈锋饮刃,肝脑涂地,以死报效,绝不负命!”
汇报完毕,许显纯垂手侍立,目光微敛。皇帝陛下的突然召见,又有这位深得圣眷、气质迥异于旧日袍泽的吴苍同列,让他心头警醒,知道必有非常之任降临。
他不是懵懂的新人,在锦衣卫摸爬滚打多年,已将此番情境视为常课—身为天子鹰犬,秣兵厉马,时刻准备扑向圣意所指之猎物,这本就是他的立身之本。他无需刻意准备什么“机会”,每一次面圣,本身就是一道必须通过的生死试炼。
朱由校将眼神投向一旁的吴苍,论信任,他更愿意相信这些系统训练的死忠士兵。等到得到吴苍肯定的眼神后,朱由校也是对许显纯的效率颇为满意,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将势弱的锦衣卫整顿出来,不愧是历史上留名的人才。
他的目光最后停留在许显纯身上,缓缓开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