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这样底气的皇帝,往前数数,也就太祖和成祖皇帝,而那两位的手段.........想到这里,二人不由的为南方的那帮人感到悲哀。
看着皇帝那年轻却透着无穷掌控力的脸庞,徐光启和毕自严深深躬下身去,将所有的惊骇尽数藏于袖袍之内:“臣……遵旨!定当妥善安排,不负圣意!”
这一刻,他们无比清晰地感受到,皇帝手中的筹码和决心,远超出他们此前的任何预想。
这盘大棋,皇帝早已暗中落子,而此刻,才是獠牙初露,兵锋南下。
至于盐业,朱由校仔细的想了想后世的盐业制度,再看看大明的盐业,他慢慢的也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不知道是否可以将大明的盐业国营,建立大明的皇家盐业公司,直接从源头控制盐业。
而且自己现在可以兑换商队,正好为自己开拓财源。
心中有了想法,他把目光投到毕自严身上。
“毕爱卿,”朱由校声音沉稳,将两位大臣的思绪拉回,“朕欲详知我大明盐务根本现状。天下盐场几何?实控何手?岁课可得几成?损耗又有几何?”
毕自严精神一振,躬身道:“启奏陛下,我朝盐产倚重六区:两淮(淮北、淮南称雄)、两浙(浙东、浙西并立)、长芦(直隶重地)、山东、福建、河东(解州池盐为本),大小盐场总计一百七十三处……”
“其中以淮北淮南两淮盐场最为紧要,弘治年间便有‘两淮盐利,居天下之半’的说法,大小盐场约计一百七十三处,灶户册籍原额有灶丁五万六千户……只是……”
“只是什么?”
毕自严喉结滚动:“自万历‘纲盐制’以来,盐商世袭引窝,私盐泛滥成灾。如今灶丁逃亡过半,两淮官仓存盐不足往年三成,而私盐泛滥,几夺官盐之半壁江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