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羞耻碑’、‘唾骂碑’前观瞻自省!再去‘忠烈碑’前肃立默哀!最后入‘功臣祠’礼拜先贤!”
“让他们清清楚楚地记住——何为大明的脊梁与骄傲!何为大明的耻辱与罪人!何为他们做官的底线与归宿!此规写入新科恩荣录,永为定制!”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乾清宫暖阁。
朱由校这番惊世骇俗的“三碑一祠”宏图,远超简单的追封犒赏。它将最荣耀的祭奠给了为国牺牲的普通士卒,设立了文臣功业的巅峰标杆,又竖立了最严厉的道德耻辱柱。
还要让所有未来的文官从科举开始就经历这场精神的洗礼与拷问,这是对整个大明帝国价值体系的重新塑造,其冲击力比之前的封爵更甚百倍!
魏忠贤眼神闪烁,立刻捕捉到其中的巨大政治价值和操作空间,他第一个反应过来,深深一躬到底,声音充满了“激动”的颤音:
“陛下!圣明烛照!洞悉古今!此‘三碑一祠’并进士谒碑之制,实乃凝聚人心、激浊扬清、培育忠贞臣节之千古良法!内臣……内臣代前线死战将士,代天下忠良,叩谢天恩!”
孙承宗内心震撼莫名,作为一个深谙边务的兵部尚书,他比殿中许多纯粹的文臣更理解“忠烈碑”对军心的巨大鼓舞作用,也看到了“功臣祠”和“羞耻碑”对重塑官风的潜力。
虽然他内心可能也有一丝“礼法”上的不适,但皇帝的气势和立意让他感受到一股从未有过的力量。
他沉默片刻,最终出列,沉声道:“陛下……用心良苦,臣……深以为然!此制若行,军心士气,必如烈火烹油!官场廉耻,亦可期重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