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两旁,古木参天,枝叶间漏下细碎的金色阳光,在地上跳跃成斑驳的光影。
鸟鸣声愈发清脆,夹杂着远处溪流的潺潺水声,以及不知从哪间书斋传来的、若有若无的朗朗读书声。
书院内部,更是别有洞天。
亭台楼阁,水榭回廊,无不透着雅致与古意。不时有身着月白学子服的年轻身影,或独行沉思,或三五成群低声探讨,步履从容,神色专注。
经过一片茂密的竹林时,陆明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他的目光,被竹林边缘的一棵巨树吸引了。
那棵树实在太过古老了。树干之粗壮,恐怕需要十人合抱,树皮皲裂,呈现一种深沉的暗褐色,上面布满了厚厚的苔藓,如同披着一件岁月的鳞甲。
枝叶并不如何繁茂,甚至显得有些稀疏,但每一根枝桠都虬结苍劲,向着天空奋力伸展,带着一种沉默而倔强的力量感。它就那样静静地伫立在竹林旁,与周遭的翠竹、远处的书阁融为一体,却又仿佛独立于时光之外。
一股难以形容的古老、沧桑、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灵性”气息,从古树身上散发出来,让陆明的心神为之所夺。
“那是‘问道古树’。”陈淮见陆明看得出神,便解释道,“据说在颜圣创立书院之前,它就已经在此地生长了不知几千年。书院里的老人都说,此树有灵,能感应学子道心。”
“感应道心?”陆明好奇地重复了一句,脚步不自觉地向着古树挪近了几步。
“嗯,只是一种说法啦。”陈淮不以为意地耸耸肩,“你看它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除了特别老、特别大,也没什么稀奇。平日里,大家最多在树下坐坐,感受一下它的古老气息,求个心境平和罢了。也没见谁真能从它那里得到什么‘感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