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确一边从车上拿出矿泉水,一边侧头看着古一明,“那你为什么说凌岩有意识地想把我们的侦查视线,引向《火之墙》那本上呢?″
“在案发当晚,你第一次询问凌岩时,他向你推荐杜昂的那本就是《火之墙》,在后面的询问中他又多次提起这本书。我就有这样的疑惑,似乎他在向我们隐晦地表明,这件杜昂被杀案子的发生,就是由这本书的矛盾引起的,或者与这本中的故事涉及到崔晓颖的父亲被杀有关。″
“哦?那你怎么看崔晓颖说过的,如果杜昂不把那本书下架,并在媒体公开道歉,她就绝不会原谅杜昂这些带有威胁性的话呢?″
“可我们在咖啡店询问崔晓颖时,你也问过她,是不是因为那本书诋毁了她的父亲崔健,而对杜昂怀恨在心时,她的回答却是,她不恨杜昂,只是希望他能尊重死者罢了,那她为什么要说出这样意思相反的话?″
“可就算崔晓颖说过这样前后意思相反的话,也只是知道杜昂已经死亡后,态度有所转变的过程,并不能成为我们破案的关键。
让我有点预想不到的是,从她仍有点怨气的话中,却没有对杜昂表现出强烈的报复心。再说,如果调查的情况属实,她也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古一明一边把车从停车场缓缓开出,一边有所指地说道:“黄队,你不是说过,在案情陷入迷惘时,要站在嫌疑人的角度,分析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巧妙地利用时间差的吗?″
“我就是在这一点上卡住了。如果在当天晚上案发的那段时间,崔晓颖确实有不在场证明,依照目前的情况分析,就只有凌岩是值得怀疑的人了。″
“既然目前没有更好的突破方向,那是不是可以先将凌岩当天离开后的情况,先捋一捋清楚?″
“可以啊,根据凌岩的说法,当天下午四点左右,正和杜昂谈话的凌岩,见到崔晓颖来后,见谈话无法继续去,接着就开车回去了。到家后就是高楚平来,想看一下他写的稿。″
“也就是说,在杜昂五点左右给凌岩打电话时,高楚平如果在那里,就会听到他们之间谈了些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