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确向李斌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并向他说明这次询问的重点,就是想搞清楚,杜昂后期的作品,是在他写作的实力范围之内,还是有了写作质量上的突破。如果不是,那代替他写这本《散乱的密码》背后的人又是谁。
听到黄确这样说,李斌心里似也有点犯难,如果自己作为杜昂多年的编辑,分不出他前后作品风格不一样,其实也不是这样。只是为了出版社和个人的利益,不好当着杜昂的面直接说出来而已。
李斌摸了摸微有点光秃的头顶,沉吟着说道:“作为杜昂作品的编辑,我是从他写的一本获文学大奖《龙吟》,就看出了他写作风格的不一样。确是与他之前写的在构思和文笔上都有很大不同,当时我心里也有点诧异。″
“按照你对杜昂写作实力的了解,如果《龙吟》是他写的,有可能写得出这样可以获大奖的吗?″
“作为编辑,我很清楚文学界对一本评定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但从《龙吟》这本的写作技巧和文笔来看,杜昂似到了脱胎换骨的地步。″
“我在网上搜索过杜昂写的作品,就有这本获文学大奖的《龙吟》。但也看到网上当时有不少人质疑过,这本不是出于杜昂之手,怀疑是背后有人代他创作的。对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
“接到这本书稿后,我也感觉十分意外,也曾经对杜昂能否写出这样高质量的作品持怀疑态度。可他坚称,这部作品的创作人就是他,既然他说得这样肯定,我也没辄了。
我也写,有过很深的体会,灵感这东西很奇妙,实在不好说。就算著名作家,终其一生,也写不出几本有质量和影响力的好作品。杜昂作品质量前后相差有点大,也许和他背后有高人指点分不开。″
“那有没有杜昂利用了手中的资源和人脉,使自己的作品能获大奖的情况?″
“这我实在不好说。作家圈中确实有暗箱操作的现象。不过,获奖作品是在发表四年后的事,经自荐和推荐才能参与评选。
大赛也有相应的评选标准,参与评比的都是文学界的精英。要是作品没有影响力,不能获得大多数参评专家的认可,想要获得大奖也是不行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