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汉回蒙问题素来处理起来就颇为棘手,等到清末,会更加难以处理,且会直接演变成军事问题。
但再难处理,清廷也不能不处理。
除非,清廷不想实控这些地区,不想再通过划分固定牧地的方式,来限制蒙古等族壮大。
而弘历也的确得会处理多民族问题,毕竟他迟早都会面对这些。
弘历时而蹙眉,时而展眉,时而抬头看向窗外。
看奏折比后世看参考文献还要费脑。
因为后者至少是有逻辑链的,前者则既有某官员对客观问题现象的阐述,也有该官员自己的主观看法与对问题参与官员的主观看法。
即便有中枢执政给出了处理意见参考。
但弘历还是要从中辨别出忠奸来,辨析出这官员的提议是否合适来,且即便这官员提议合适,也得尽量鸡蛋挑骨头一样挑出些毛病来。
这样才能显得他这个批阅奏折的人没那么好忽悠,而让奏此事的官员不得不更加谨慎认真。
所以,弘历没有急着执笔写批语,而先认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