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在一旁打圆场,语气柔和:“林女士的担忧有道理,马克斯韦尔先生的顾虑也没错。或许我们可以分阶段进行审查,先处理高危漏洞,低危漏洞后续再慢慢清理,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不会影响市场稳定。”
会议最终以“分阶段审查”的方案暂时达成共识,但林雪能明显感觉到,马克斯韦尔的反对并非出于对市场的担忧,而是另有隐情——他在看到高危漏洞清单时,眼神闪过一丝慌乱,手指敲击桌面的节奏明显加快,这是紧张时的典型反应。
会议结束后,林雪刚回到办公室,刘静就敲门进来。她手里拿着一杯热咖啡,放在林雪桌上,压低声音:“林总监,有些话我不得不提醒你——小心马克斯韦尔。他之前在美联储工作时,就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投行关系密切,而这些投行曾在雷霆系统漏洞事件中获利数十亿美金。他反对审查,很可能是怕漏洞被修复后,那些投行失去获利渠道。”
林雪接过咖啡,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心里却更添警惕:“刘姐,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刘静苦笑了一下,眼神看向窗外:“我是中国人,不想看到全球金融系统再出乱子,更不想看到有人利用漏洞损害国家利益。而且……我欠李青山教授一个人情。”她没有细说是什么人情,只是拍了拍林雪的肩膀,“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找我。”
当晚,林雪留在办公室研究IFRC的核心系统。她意外地发现,系统的底层代码中,有一段熟悉的结构——与她在李振邦备份的数据里看到的“监控后门”代码完全一致!这段代码隐藏在系统的日志模块中,表面上是记录操作记录,实际上却能实时抓取所有用户的操作数据,包括加密通讯内容。
“是谁在IFRC系统里植入了后门?”林雪的心脏猛地一沉,手指快速敲击键盘,试图追踪代码的植入时间——结果显示,这段代码是在IFRC系统上线时就存在的,也就是半年前,远早于她加入的时间。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敲门声响起,节奏不轻不重,带着一种熟悉的韵律——这种敲门方式,是导师李青山生前最喜欢用的,三下轻敲,停顿一秒,再敲两下,说是“不会打扰别人,又能让人知道是熟人”。
林雪的心跳瞬间加速,她深吸一口气,走到门边,透过猫眼望去——门外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手里提着一个旧皮箱,正是照片上的那个人,正是她日思夜想的导师,也是她从未承认过的父亲。
父亲的真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