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拿着一份吴教授的资料,正在快速翻阅:“他是国内顶尖的经济学家,参与过很多国家级的金融政策制定,包括雷霆系统的初期规划。如果他真的是‘雷霆之眼’的掌控者,那我们手里的证据,可能还不够扳倒他。”
林雪坐在后排,看着窗外掠过的早餐摊——摊主正在支起油锅,油条的香味飘进车里,带着烟火气,却让她更加清醒:这场斗争不仅仅是技术与权力的较量,更是为了守护这些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不让他们因为少数人的贪婪而失去家园与生计。
四十分钟后,车停在和平里小区门口。小区门口没有保安,只有一个卖早点的老奶奶坐在小马扎上,看到他们进来,和善地笑了笑。吴教授的家在三楼,楼梯间的墙壁上贴着斑驳的小广告,扶手被岁月磨得光滑。
李振邦敲了敲门,门很快被打开,吴正民教授出现在门口。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齐,虽然年过七旬,但腰板挺直,眼神锐利,完全不像一个退休的老人。“进来吧,门没锁。”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学者特有的沉稳。
走进房间,林雪才发现这里比想象中更简朴——客厅里只有一张老旧的木质沙发,茶几上放着一个搪瓷杯,里面泡着菊花茶;墙上没有任何装饰,挂满了书籍和文件,从经济学著作到金融政策文件,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整面墙;窗边的书桌上,摊着一份手写的笔记,字迹工整,旁边放着一副老花镜。
“坐吧,家里没什么好茶,只有菊花茶。”吴教授给他们倒了三杯茶,坐在沙发上,直入主题,“你们找我,是为了‘烛龙计划’吧?”
林雪惊讶地看着他:“您怎么知道?”
“我不仅知道,还知道你们手里有‘清零协议’的代码,也知道周教授参与其中。”吴教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其实,‘烛龙计划’的起源,比你们想象的更早,也更复杂。”
他起身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调出一个加密文件夹,输入一串长长的密码后,屏幕上出现了一份标题为“金融稳定网项目白皮书(2004)”的文件:“二十年前,也就是2004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苗头刚出现,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就意识到,现有的金融体系太脆弱,一旦出现危机,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于是,G20国家联合启动了‘金融稳定网’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金融监控与应急系统,雷霆系统,就是这个项目的亚洲区核心。”
“那‘烛龙计划’?”李振邦追问。
“是项目的应急机制。”吴教授调出另一份文件,“如果监测到大规模恶意资金流动(比如跨境洗钱、金融攻击),‘烛龙计划’可以临时冻结区域内的金融交易,防止危机扩散。这本来是合法的防御机制,但三年前,‘凤凰集团’渗透了项目核心,篡改了‘烛龙计划’的代码,把防御机制变成了攻击工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