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一六零章 帝国顽疾 (1 / 6)

作者:公子許 最后更新:2025/10/27 13:29:12
        秦始皇废黜“分封制”、确立“郡县制”,堪称开天辟地之举措,将中央集权推上高峰,国家治理打破贵族分封,建立由上至下的“垂直管理”,国家的政令、法律、税收、兵役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直达县级。

        郡和县是国家的行政中心、军事据点和税收枢纽。控制了这些点,就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命脉,彻底奠定大一统之根基。

        也确立“千古一帝”之地位。

        然而即便是雄才伟略的秦始皇,也仅只是将国家管理推进至“县”一级,未能彻底将皇权覆盖至“乡”一级。

        其中原因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在交通、信息极其落后的年代,聚居地往往相隔甚远,彼此之间甚至需要绕过大山、大河,形成独属于地方的宗族组织、乡绅阶层和民间信仰体系。

        如果要在每一个村庄、聚居地都设立由朝廷发薪水的正式官僚机构并维持其运转,所需的财政开支将是天文数字,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年代,是国家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的。

        所谓“世家门阀”也好,“地主乡绅”也罢,皆以控制县、乡、村庄为根本,进而博取治理国家之权力。

        因为存在于地方的非正式力量在维持秩序、调解纠纷、兴修水利、教化民众等方面发挥着官方无法替代的作用。

        皇权如果强行侵入,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引发激烈的文化冲突,破坏乡村稳定的根基。

        由此,地方势力与国家达成微妙的平衡:皇权不下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