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募兵制”最大的限制便是军饷。
“府兵制”下军队何以敢战无畏?
因其实施之基础在于“均田制”,战功可以转换成田地,不仅可授予土地且“免其身租庸调”,农时耕作、战时出征,战争之胜负与自身之利益密切相关,故而“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可以爆发出极强之战力。
“募兵制”的优点则在于“发饷”,只要参军便可按月领取军饷,每家有一人当兵,所得军饷便可支撑一家之生活且绰绰有余。
但缺点也在于此,历经过战乱的李勣比任何人都清楚兵卒的本性,“拿谁的钱、听谁的话”乃是定律。中枢不可能承担诸多封国的军饷,但军饷也绝对不能任由封国直接派发给兵卒。
他参与房俊发起的“军制改革委员会”,其最主要的宗旨便是杜绝遍及于整个大唐的折冲府受到当地官府、世家之影响,从而形成军队依附于地方之弊端。
到那时,军队哪里还是国家之军队?
全部沦为地方军阀,甚至私人武装……
马周补充道:“征税之权也得归于中枢,一旦下放至封国,难免出现横征暴敛、层层加派之丑闻,一旦闹得天怒人怨,则有违陛下‘封邦建国’之初衷。”
诸人齐齐颔首、深以为然。
别看一众亲王们身在长安好似小绵羊一般人畜无害,一个个听话懂事、乖巧伶俐,可一旦出了这长安城,到了地方便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帝王血脉”,身份无比尊贵,谋逆造反的事情或许不敢干,但鱼肉百姓、刮地三尺却绝对干得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