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又道:“也不要对考题之中有关于数学的部分产生抵触心理,为官之时、如履薄冰,若只知经义、不通庶务,难免被手底下官员胥吏所欺瞒,最起码要懂得查账吧?甚至于物理、天文等等学科亦要有所涉猎。贞观书院的学子已经在这方面远超咱们,若继续抱着‘独尊儒术’那一套,不思进取、不懂变通,往后没什么出息的。”
很显然,这一回科举考试之改革,不仅打断了以往凭借家世、门第而出仕之途径,更在于提拔、培养“复合型人才”,那些将经史子集读出花来却不通庶务的书呆子,不可能走上更高的职位。
事实上,萧瑀对此是予以认可的。
民部官员不懂数学、不会查账,工部官员不懂物理、不通建筑,兵部官员不懂兵法、不谙战略……“外行指导内行”,岂能长久?
所以固然对房俊诸多意见对天下世家门阀极其恶劣,但对于房俊所提出的这些改革意见,颇以为然。
当然,“颇以为然”并不意味着就会支持,大儒们拥有着最顶级的智慧,固然因为时代的局限未能看透更远的未来,他们依然能够分辨对错、优劣,只不过因为自身利益攸关,他们往往只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那一个,而不是对的那一个。
*****
淅淅沥沥的雨水将太极宫笼罩其中,黑黄色的琉璃瓦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虽然天色晦暗,但视线清晰,坐在堂中隔着窗户可见宫墙、台阶缝隙之间隐隐青绿,小草已经开始冒芽。
春雨如油,一如这大唐帝国勃勃生机。
御书房内,李承乾放下奏报,揉了揉眉心,喝口茶水,抬头看向对面的刘洎、许敬宗。
“此次乡试,各地风评如何?”
“除去金陵曾发生考场抵制事件,其余各地都安稳进行,评卷也已完成,取中之考生得到本州衙门之通知,马上就将奔赴长安准备参加六月份的‘礼部试’,微臣已经带领礼部上下,与长安、万年两县协同合作,确保‘礼部试’万无一失,为陛下抡才大典添砖加瓦、竭尽全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