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拙作已成,请殿下与众位大人评点。”
内侍立刻上前接过诗稿,呈至李世民案前。李世民垂眸看去......
江阔风涛卷,舟轻帝业浮。万民同舵手,稳渡向天流。德泽如川广,江山岂覆舟?君明臣直处,四海靖波流!
诗的前两句点题写景,后六句却直白又竭力地拍上了马屁。
将波涛汹涌的江面强行比作蒸蒸日上的“帝业浮”,将孤独的艄公偷换概念为凝聚万民意志的“舵手”,更是在众人皆忧心“覆舟”时,他笔锋一转直叩“江山岂覆舟?”
这是在替太子作答,用最谄媚的口吻喊出“不可能覆舟”!结句更是将功劳归于“君明臣直”的“君臣相得”,不仅拍了他的马屁,还隐晦地恭维了在场的重臣们。
这“才情”全都用在了奉承上,确实“老成”,也确实中规中矩又透着钻营的气息。
李世民看着诗稿,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微微颔首。
这诗写得“很懂规矩”,很到位。至少,很合他们此刻想打压陈光蕊的需要。
“嗯,孙卿用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