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九章 仁心妙策 (7 / 7)

作者:菁华浮梦0525 最后更新:2025/10/23 10:29:19
        同时,她对女医署的后勤保障也极为上心。从药材的采购(要求品质上乘)、药柜的设置,到诊床、脉枕等器具的定制,甚至女医们居住环境的改善(要求干净、通风、有独立的书房),她都一一过问,确保她们能安心从业。

        初夏时节,万物葱茏,女医署在精心筹备后,终于正式挂牌运作。起初,只有少数几家与皇室关系亲近或家中有急症的官员,试探性地向宫内递了帖子,请求恩赐女医。夏玉溪亲自审阅这些请求,与太医院商议后,选派合适的女医前往。

        首次出诊便遇到了挑战。一位郡王府的老太妃久咳不愈,对年轻的女医心存疑虑。女医柳依依不卑不亢,细心诊脉后,发现太妃并非简单风寒,而是年老阴虚所致,开了滋阴润肺的方子,并耐心讲解了日常调养之法。几剂药后,太妃病情大为好转,郡王大喜,亲自上书向皇帝谢恩。

        另一次,一位翰林编修的夫人临盆难产,稳婆束手无策,情况危急。女医冯妈妈凭借丰富的接生经验,果断采取措施,最终保得母子平安。编修感激涕零,称颂“皇后娘娘仁德,活我妻儿性命!”

        一桩桩成功的案例,如同石子投入湖面,涟漪不断扩大。女医们精湛的医术(尤其在妇科儿科方面)、温和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严守秘密的操守,迅速赢得了京中官眷的信任和好评。请求恩赐女医的帖子越来越多,从内阁大学士到各部院堂官,乃至一些有头有脸的宗室府邸。

        女医署不仅成为了皇帝施恩臣下、稳固人心的重要渠道,也确实解决了许多官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更安心地为朝廷效力。而夏玉溪所期待的“洞察细微”的作用,也初现端倪。女医们谨守规矩,从不主动打探,但她们专业的关怀和耐心的倾听,往往能赢得内眷的信任。闲谈中,关于某位官员是否孝顺、后宅是否和睦、子弟教育如何、甚至对某些朝政的零星看法等信息,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这些信息经过女医署专人(由苏嬷嬷信任的老宫人负责)整理、筛选后,以极其隐秘的方式呈报给夏玉溪,再由她择其要者,在适当时机以闲聊的方式透露给慕容云泽。这些来自后宅的“软性”情报,为慕容云泽掌握臣子动态、了解京中风气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有时甚至比正式的监察奏报更为直观和真实。

        更让夏玉溪欣慰的是,民间关于女医署的议论,逐渐从新奇转向了广泛的赞誉。人们称赞新帝仁德,体恤臣子,更将这份功劳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未来皇后的“仁心”与“智慧”。市井间开始流传“皇后贤德,设立女医,惠及官眷,乃女子之福”的说法,甚至有些百姓开始期盼,有朝一日这等好事也能惠及寻常人家。夏玉溪的美名,随着女医们的脚步和百姓的口碑,悄然传遍了京城,为她日后母仪天下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慕容云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没想到夏玉溪不仅提出了绝妙的构想,更以惊人的细致、魄力和执行力将其成功落地,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政治效果和社会反响。一天傍晚,他握着她的手,在静谧的漱玉轩中,由衷感叹:“溪儿,此女医署,真乃你送给朕、送给这天下的一份厚礼。朕心甚慰。你之才智,远超朕之预期。”

        夏玉溪依偎在他身边,望着窗外庭院中沐浴在夕阳余晖下的花草,心中充满了平静的喜悦与成就感。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在这深宫之中,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实现着价值,一点点播撒着仁政的种子,也一点点,走向那个与他并肩、共同守护这万里江山的未来。女医署的成功,如同在沉闷的国丧期和繁重的政务中,投入的一缕明媚阳光,照亮了前路,也温暖了人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jzuan.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