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戏川的北边就是一片名为狄塬的丘地,对于发挥官军的火力优势要比戏川两侧的山林地带强多了,因为火炮等重武器可以比较方便地进入其中。
之前试图攻击戏川北部防线的那支叛军在狄塬南部构筑了工事,让江昊有点讶异的是,这次叛军构筑的工事竟然是模仿官军的做法,是以战壕和地堡为主,对于官军的火炮有着较强的防御能力。
看来,叛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也是不弱的。
不知道他们学会了构筑工事,但利用工事的能力怎么样,所以江昊先派出了一支小部队进行了试探性的攻击,然后就发现果然叛军也是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工事的,因此这次攻击未能奏效。
既然知道了,江昊的心里就有了主意,叛军哪里懂得这种战壕攻防战的窍门?于是,他做出了部署,前锋部队采用五五制突击战术,主力则是以散兵线战术在后,首先以猛烈的炮火进行轰击,随后部队发起总攻,一次攻击就将叛军的阵地攻破。
这支叛军的残部不得不向北溃退。
随后,江昊亲率镇虏前军进入了狄塬,与部署在狄塬北部的叛军主力进入了对峙状态。
而与此同时,由于后路遭到了镇虏后军的攻击,东线的叛军主力也不得不放弃了防线、退入了狄塬,在狄塬东北部扎营。而镇虏后军则是返回了狄塬,在镇虏前军的驻地以东驻扎。不久后,镇虏左军和镇虏右军也进入了狄塬东部。
此时叛军的主力也在胡翼龙的亲自率领下南下进入狄塬北部,会合了从东线撤回的叛军之后,与官军呈现出对峙的状态。
狄塬是此次战役中的最后一个可供大军会战的场所,由此往北就只有狭窄的山道和第三道防线了。
大德十九年七月下旬,对面的叛军就开始派兵出来攻击,两天里前后打了好几仗,结果叛军被打得狼狈不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