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那台机器还放在车斗里,大家马上去围着参观。
根据秦建军给让卫东描绘的高校情况,还是机电研究更完整的江大接过了技术支持的重担。
立刻在校区后门边角的区域,划拨了一栋两层建筑作为前期“校办工厂”厂房。
银行用贷款全面支持东升公司,按照这台其实并不复杂的“攒出来”一次成型制作机进行复制。
好消息是整台应该是印泥厂家自己搞定的设备,所有部件都能在江州解决。
难度反而在原材料。
那三卷“样品面料”成了关键重点。
抛开各种复合面料上的细节设置,主体结构就是两层无纺布夹着药棉,关键就在这种无纺布是石化产品聚酯纤维衍生品,该类型现在国内还主要依赖进口。
连这么个日用品,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这就是八十年代的现状。
当然这也是因为舶来品的所有原材料跟设计都是围绕国外技术产生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