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又信口开河:“有那种泡沫砖工艺吗,我听说很大一块,又轻又快捷,咔咔的飞快砌,几天就是一层楼,我们拿来做造型?”
好歹他爸砌砖摔残疾,自己又守着税务大院看了几次改建办公楼,后来的建筑不都是浇筑个框架,然后用这种大泡沫砖砌隔墙,效率高得很。
建筑师、建筑学院再次惊讶:“去年江浙地区才引进东瀛技术搞试验,主要是发泡剂严重依赖进口,工艺不成熟,产量低成本高。”
哦哦哦,听说成本高让卫东马上劝退:“我们这个卫生巾机器,也是一模一样的情况,国家82年耗费巨资从东瀛进口……”
头头是道的讲来,建筑专家们对这个工厂有了清楚认知:“小机器根本不要求尺寸,我们先把沿街这一条给修出来投产,市里面急需这个成绩。”
但又得考虑不要太小气,搞得像条火车车厢似的细长条在路边简直寒碜。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阶梯状。
从临街角落开始修细长条厂房,几十米后“上台阶”变二层,实际上里面也纵深加宽,几十米后再三层,再加宽。
这样建成一段就能投产一段,不但能控制资金成本,还能迅速形成生产力。
等到几百米的临街规模修成,就是个巨大的阶梯状建筑,纵向规模更会变得尺寸巨大,但完全没有时间和投入的捉襟见肘,可以做得尽善尽美。
第208章轻重缓急分大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