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不跟他探讨这已经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争论,关心自己的产品改进:“你说的塑料厂呢?”
让卫东怎么可能把他带到三线厂去,那才是颠覆所有人的信念,说不定真的是犯错误:“在一百多公里外,规模情形跟这差不多,我已经要求尽快送样品过来,但肯定所有厂区、产线都得新建,因为目前都有自己的生产任务,供不应求的生产量。”
的确,打通销售渠道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让卫东推动的这些厂家从投产就不用担心产品滞销。
在这个其他国营产品还要凭票供应的物资稀缺时代,降维打击的销售公司能把所有一切都轻易卖出去。
而且可以迅速上量。
休闲服饰厂就趁着夏季即将来临,在拼命扩产制作T恤,每天已经可以达到约三万件的规模!
池世明介绍江州缝纫机厂已经过来考察学习,争取尽快配合仿制这种从HK送过来的二手工业缝纫机,这样后续就不用全得从HK引进,因为粤东地区开厂的风潮已经让整个HK的类似工厂都在北上,二手设备已经越来越紧俏。
他跟董姐汇报交流后,决定还是在本地开发这种设备潜力,厂家本来觉得只为你们这点量开发有什么意义。
直到过来参观了两座园区的生产规模,展望了整个服装产业都会蓬勃发展的国内设备稀缺。
才激发出开发新品的动力。
HK仔甚至有点忿忿:“当时真的想干脆把他们收购了我们自己干,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时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