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的投影贴近根瘤,这次她没看数据,也能“知道”:这些根瘤里的菌,还活着,能继续给土壤供氮。她之前研究根瘤菌,只会看“活性百分比”,现在却能“感觉”到它们的“活”。
远看着根瘤,突然说:“我之前做过模型,说豌豆和麦子轮作能提高产量20%,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不是因为数据,是因为土喜欢这样种,它能歇过来。”
拓笑了,拍了拍手上的土:“土和人一样,也会累。你一年到头种同一种庄稼,土会把养分吸干,就像人***重活,会累倒。轮着种,土能歇过来,还能攒养分,这就是‘养地’。”
守望者-09的绿灯又亮了,这次它记录下了“养地”这个概念,还关联了之前的轮作数据,生成了一个新的“土壤休养模型”——不再是单纯的“产量预测”,而是加入了“土壤疲劳度”“养分恢复速度”这些之前没有的参数。
快到中午时,第一课快结束了。拓让学徒们自己动手,每人挖一把土,描述它的样子、手感、味道,再说说这块土适合种什么。阿野挖了一把土,捏了捏,闻了闻,说:“这土有点黏,捏成团不散,得掺点沙土,适合种玉米,玉米喜欢黏点的土。”溪的投影贴近土,说:“我感觉到里面的水很多,得挖垄沟排水,适合种豌豆,豌豆喜欢湿点的土。”远挖了一把土,尝了尝,说:“有点甜,很松,适合种麦子,麦子喜欢这样的土。”守望者-09则根据他们的描述,结合之前的“感官-数据模型”,给出了“玉米:适配度75%,需改良土壤黏重;豌豆:适配度85%,需加强排水;麦子:适配度90%,无需改良”的结论。
拓看着他们,满意地点点头:“你们今天学的,不是怎么认土,是怎么跟土说话。土不会喊累,不会说饿,但它会用自己的样子告诉你——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听懂了,它才会给你长东西;你听不懂,再高的产量数据,也种不出好庄稼。”
学徒们都点点头,阿野把数据板放进口袋,决定以后多来田里摸土,少看数据;溪的投影不再悬得那么高,而是贴近地面,像在和土壤“聊天”;远的数据流里,多了“感官记录”这一项;守望者-09则把新生成的“土壤休养模型”发给了其他智灵节点,标题是“基于拓的教学:土壤的‘活’参数”。
风又吹过试验田,这次带着麦种的清香——是拓昨天撒在田边的,准备下周播种。阳光照在土上,让土看起来更暖了,蚯蚓还在土里钻动,根瘤菌还在工作,一切都在“活”着。
拓站在田垄上,看着学徒们的背影,又看了看远处的生命树——它的绿光还在闪烁,像在微笑。他知道,这第一课,不仅仅是教他们认土壤,更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一颗尊重土地、理解生命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像土壤里的麦种一样,慢慢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新的文明。
土壤是根基,也是希望。这一课,他们记住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jzuan.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