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小节三:圣约的奠基 (2 / 3)

作者:心灵账本 最后更新:2025/10/4 15:29:37
        站在最前面的农夫们,听到“敬土地”三个字,都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那里装着他们从地球带来的种子,有小麦、玉米,还有西红柿。老农夫雅各布的手在口袋里攥着一粒玉米种子,指腹能摸到种子坚硬的外壳,他想起在地球时,每年春天播种前,父亲都会带着他去田埂上祭拜土地,说“土地不骗你,你对它好,它就给你饭吃”。现在,在火星的石屋里,他觉得这句话比任何时候都更真切。

        “二、远云端。”哈桑的声音沉了些,目光落在几个年轻开拓者身上——他们中有人曾是云民的数据分析师,习惯了随时接入云海获取信息。“自愿限制深度数据连接,非为闭塞,实为清醒。”他指了指石屋角落放着的一个旧数据终端,那是社区唯一的外部连接设备,屏幕已经裂了道缝,平时只有监测生命保障系统时才会打开。“拒为虚拟幻影所惑,专注于眼前真实之物——手中之泥土,作物之生长;专注于身边切实之人——邻里之笑语,家人之温暖。吾辈追求,乃脚踏实地之真实,非漂浮无根之虚妄。”

        年轻的工程师艾拉,听到这里,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旧数据手环——那是她在地球时用的,现在早就关了机,只当是个装饰。她想起刚到火星时,还习惯性地想接入云海查“火星种植指南”,却发现这里没有稳定的信号,最后只能跟着哈桑学翻土、看土壤干湿。现在她的手上磨出了茧,却能一眼看出哪块土该浇水,哪块土该松土,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是以前在云海数据里永远得不到的。她轻轻摸了摸手环,心里默默说了句:“以后,就靠自己的手了。”

        “三、重社群。”哈桑的声音软了下来,像春风拂过麦田。他看向托马斯和隔壁的木匠彼得——上周两人因为争一块好木材吵过架,后来还是大家一起商量,把木材劈成两半,一人一半才解决。“于此新地,吾辈当互助互爱,视邻里如手足。遇争端,则聚而共议,求公正之道;有财富,则共享成果,避贫富之壑。”他顿了顿,提高了声音,“在此,吾辈誓言,不以算力高低、数据多寡论尊卑贵贱,唯以勤劳之双手、睿智之头脑、与仁爱之德行服人。”

        小节三:圣约的奠基

        托马斯和彼得听到这里,悄悄对视了一眼。托马斯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点不好意思的笑容,彼得也挠了挠头,伸手拍了拍托马斯的胳膊——不用说话,两个人心里都明白了:在火星,没有谁比谁更厉害,只有一起活下去,才能把日子过好。站在他们旁边的伊芙琳,看着这一幕,嘴角也扬了起来,她想起在地球时,邻居们住得近,心却远,现在在火星,大家挤在小小的石屋里,心却贴得比谁都近。

        “四、传薪火。”哈桑的目光变得悠远,像是能看到几十年后的火星。他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书——是他父亲传给他的《农耕手记》,纸页都脆了,里面记着地球各种作物的种植方法,还有他自己加的批注。“吾辈携地球古老之智慧、农耕之技艺、为人之根本,远涉星空至此。此非仅为生存,更为传承。”他把书放在石板旁边,书脊上的“农耕手记”四个字,在油灯下泛着淡淡的光。“吾辈誓言,将以此身、此行、此生,口传身授于子孙后代,使其勿忘本源自何处,勿失为人之根本。令此火星薪火,永续不灭。”

        莉娜听到这里,眼睛有点热。她是社区的教师,带了一箱子实体书来火星,有童话、有历史,还有数学课本。她想起昨天教孩子们认“地球”两个字时,孩子们问“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她只能指着书里的图片说“是蓝色的,有很多绿色的树”。现在她明白了,她的使命不只是教孩子们认字,更是要把地球的故事、人类的根,一点点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火星的“陌生人”,是带着地球的薪火来的“继承者”。

        哈桑深吸一口气,双手按在石板上,指腹能感受到石板的凉意,也能感受到石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此圣约,非为束缚吾辈之枷锁,实为守护吾辈心灵之壁垒。守护吾辈千辛万苦所追寻之内心宁静、手足踏实之感,与人之为‘人’最珍贵之本真!”

        最后一个字落下,石屋里静得能听到油灯“噼啪”的轻微声响,还有外面风啸声穿过石缝的“呜呜”声。没人说话,却有一股热流在每个人心里涌动,像油灯里跳动的火苗,温暖而坚定。

        这时,伊芙琳端着一个陶碗走了过来。陶碗是她用火星黏土亲手捏的,碗口有点歪,却透着一股子质朴。碗里盛着半碗暗红色的泥土,是她下午特意去温室旁边挖的,还混了一点哈桑带来的地球“引子”土,黑红相间,像两种血脉融在了一起。“该按手印了。”伊芙琳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庄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