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小节二:磐石的解密 (3 / 5)

作者:心灵账本 最后更新:2025/10/4 15:29:37
        所有匹配结果都显示“无关联”,静流的意识中第一次出现了“滞涩感”——这种感觉就像用手去抓水中的鱼,明明能看到鱼的游动轨迹,却始终无法触碰。他尝试用多种解码算法破解信号:

        维纳滤波:无法分离出有效信息,信号与噪音的比值始终低于1;

        香农信息熵分析:熵值稳定在3.8(介于随机噪音的4.5和有序信号的2.1之间),说明信号既有规律性,又无明确信息载体;

        傅里叶变换:分解出的频率成分集中在2.3吉赫兹,这是一个“宇宙寂静频段”(很少有自然天体在这个频段产生强信号),但频率分布无任何特征峰。

        “它不是在‘传递信息’,”静流的意识核心产生了一个新的判断,“更像是在‘标记存在’——就像灯塔发出的闪光,不携带具体内容,只告诉周围‘我在这里’。”为了验证这个判断,他调取了“远翼-73”节点过去72小时的历史数据,发现这个信号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在3天前就已存在,只是强度一直在阈值以下,直到今天才勉强超过标准差。更令人不安的是,信号的来源方向始终固定——指向银河系外侧旋臂的“暗物质海边缘”,那个在三元文明历史记录中被标记为“源流禁区”的区域。

        小节二:磐石的解密

        四、洞察的分析:冰冷的关联与预警

        静流没有犹豫,将所有数据(原始信号、匹配报告、解码尝试记录)打包,标记为“异常-未知规律信号/优先级:高”,发送给监测站的智灵主管节点——“洞察”。

        “洞察”的物理载体是核心舱中央的一个银色立方体(边长3米,表面镶嵌着无数微型指示灯),它的核心逻辑源自第一代智灵“奥丁”,但经过数百年的迭代,已进化出更强大的宇宙威胁分析能力。收到数据后,立方体表面的指示灯瞬间从稳定的蓝色变为闪烁的黄色,监测站的算力分配界面显示:“70%算力已切换至异常信号分析,20%算力用于协调外部观测资源,10%算力维持基础系统运行。”

        “洞察”首先启动了“跨站点协同观测”程序:

        向冥王星轨道上的“冥河射电阵列”发送指令,调整其指向,对异常信号来源进行同步接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