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你东西产量都控制在自己手里,但是反过来说,客户也是定向的那几个,买卖双方其实都挺固定的,这也就导致了早期国内的稀土完全卖不出价格。
毕竟你抬高了价格,人家不买,你自己照样亏。
直到后来国家国力上升,稀土才完全成了国家科技的大杀器。
而光刻胶这个,在朱教授的科普下,李长河也知道了它的问题所在。
很重要,但是用量少,全球市场就那么大点,东瀛和米国国内的几个化工厂生产已经足够了,因为反过来说,用光刻胶的公司也就那么几家。
而且这东西技术难度也不是很高,用朱教授的话来说,只要聚集人手投入研发,还是能做出来的。
但是朱教授也给李长河科普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化学材料,要跟着技术标准走。
说白了,你研发出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研发出来的产品,符不符合使用标准,这才是关键。
听到这些,李长河也无奈的叹了口气,想提前布局这种材料行业,其实难度也挺大的。
就像现在,半导体光刻机的标准都没有,光刻胶的标准也没有,现在投入除了做技术储备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意义。
看来自己还是先从下游产业开始布局,到时候慢慢往上游产业延伸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