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上无可指摘。
而另一边,赵东来手持安徽国投的文件,正在欧洲进行“商务考察”,目标似乎是某些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二线设备厂商。
而李楚泽,则凭借其独特的“人脉”和“挥金如土”的风格,活跃于长春、十堰、尚海、燕京等各大汽车工业的重镇。
以远超国企的薪资待遇和“原始股”的承诺,悄然挖角着各大汽车厂的工程师和技术骨干。
所有这些迹象都似乎指向一个结论:秦远和李楚泽,是真的在秘密筹备造车!
只是碍于当前国家对轿车项目的严格审批限制,不得不以“零部件”之名,行“整车”之实。
但.
这可能吗?
在九十年代初,投入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回报周期漫长的行业?
这与秦远之前在国际贸易和资本运作上展现出的精准、迅猛、高回报的风格格格不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