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亦风何尝想不到?但是不能让自己被段青锋的语言迷惑:“那么结盟于我国又有何益处呢?”
“益处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段青锋道,“俗话说,多一个敌人不如过一个盟友。我们两国结盟,至少我西瑶就不会成为贴在楚国后心的一块烙铁。若有需要,我国的步兵、水师还可以协助盟友——大人以为如何?”
虽然不希望打仗,不过一旦开战,能有西瑶相助,总比孤军奋战来得好。程亦风即道:“既然太子殿下愿助敝国一臂之力,敝国岂有不领情的?”
段青锋笑:“程大人果然爽快。大国之臣真有大国之臣的气度。小王奉父王之命前来,早就料到盟约可成,连文书也备了。程大人再听听我国的条件,若无异议,咱们就此签了。”说时,取出一卷帛书来。
程亦风愣了一下,接过了,到灯前展开来看,只见前半部分正如段青锋方才所说的那样,是当今天下形势,阐述了结盟的益处,接着说到西瑶愿意如何帮助楚国,后面是西瑶提出的条件——程亦风生恐里面有承认西瑶独立的条款,这要到了朝会上,一定难以通过。不过连看了两三条,净在说楚国水利如何发达,西瑶请楚国帮他们疏浚运河,加固堤坝;又说西瑶海疆辽阔,常常受风暴海啸之扰,而内陆地区天江支流众多,水网密布,汛期甚长,连年泛滥,希望楚国可以捐些钱粮来赈济;还说湿热之地瘴毒肆虐,百姓苦不堪言,而楚人医术高明,恳请楚王组织一批郎中到西瑶境内义诊……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虽然语气不卑不亢,但内容就好像是属国在请求主上怜悯救助一般。他一直看到最后一条,说的是西瑶多山地,开垦不便,而楚国天江流域有不少荒地无人耕种,若楚王能允许西瑶农民到楚国境内耕种,西瑶愿意按楚制纳税。
“单看贵国所提的要求,并无不妥之处。”程亦风将帛书合起来,“不过要签盟约,程某可不能做主,还得要太子殿下过目,两殿、六部等都议过了才行。”
段青锋抱着两臂,笑道:“呵呵,国家大了也有这些麻烦,若是换在我们西瑶,一个像程大人这样中流砥柱似的人物,只要他点头,这事就成了,摇头,这事就不成。哪来那许多议来议去的麻烦?就算真要议,我父王只须将文武大臣招到宫中,同意的站一边,不同意的站另一边,若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同意,那就当全体同意论处,否则就当全体不同意论处。”
程亦风知道楚制确有弊端,不过依然不喜欢段青锋说话的语气,便不搭他的茬儿。
段青锋并不在乎,将折扇往腰里一插:“罢了,罢了,小王也入乡随俗。你们爱怎么议就怎么议论吧。但是小王有一个要求——毕竟这两国结盟的大事,无论成与不成,一旦传了出去,叫樾人听到了,总知道我西瑶曾动过心思同贵国联合起来对付他们。到时还不知要玩出什么花样来。所以,小王希望商议之时不要张扬,要和约既定,才诏告天下。”
考虑得倒周详。程亦风点头答应:“未知太子殿下如今下榻何处?若商议出了结果,将去何地通知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