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路,也是行路的人。”
韦穆的声音很轻,如风穿林,不紧不慢,却清晰地落进每个人耳中。
“那是一条永恒之路,万物皆行走在其间。但道生于无,因为道本身也是物。道是有也是无,道生万物,万物皆循其道,万物复归于道。”
“每个人的道不同。有人求权,有人逐利,有人问道,有人渡己。千途百径,看似迥异,实则殊途同归。走的,都是那一条永恒之路。”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方向,因为这条大道不仅艰辛,还有许多的阻拦,这世上大部分人皆浑浑噩噩而不自知性命,很快便失去了踏上这条大道的资格。”
韦穆叹息的声音,在每个人耳边回响:“北宋苏轼,曾经哀叹曹操何等英雄人物,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因此苏轼忧伤愀然,发出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相对于宇宙苍穹,每个人的一生都显得无比渺小与微不足道,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悲欢离合终究成了一坯黄土。”
韦穆说到这儿环视众人,发现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听着,便微笑道:“我有真功,不说渡你们走出这条大道,神形兼修、肉身成圣,也能指点你们元始真如,灵觉长生。”
这话说的,大部分人都是迷迷糊糊的,不大听得懂,只是冥冥之中知晓,这是有好处的。
汤贤辉作为一名狮城的内阁成员,本身的文化修养并不低,他虽然在法律上的造诣最深,但对中华传统文化仍旧有着一定的学识了解,所以他完全听懂了韦穆的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