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我心中,有着一个儒生 (2 / 4)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最后更新:2025/10/6 18:44:23
        “我给你做的这东西,不是为了提供过度的娱乐来取悦妇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缓解生活中不方便之处。所以,也就算不上奇技淫巧了。”他自己下了结论。

        “原来是这个意思。”狄奥多拉大概明白了。

        “说实话,这个思维方式确实不利于鼓励人们思考自然哲学。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这种学科提供不了多大的实用价值。”郭康说。

        “生活、生产乃至军事中的很多方面,靠古代的科学水平就已经够了。而包括蒸汽在内的新发明,又基本都是技术和工艺领域的突破,和自然哲学本身没什么关系。”

        “这样啊……”狄奥多拉恍然大悟:“怪不得你说教会才最适合研究这些。”

        “哎,中原人太踏实了。”郭康摇摇头:“这么‘虚’的事情,也只有宗教组织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研究和投资了。”

        “但反过来说,一旦发现了其中的价值,他们也会立刻调整过来。虽然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但对于一个文明,尤其是这么大体量的文明来说,做出大幅度调整已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哪怕和那些历史更短、体量更小的文明比,这个反应速度也是很惊人的。”

        按前世的经验,中原人进行整体性的调整,可能也就只需要一代人,甚至都不到。清末的变化显得“缓慢”,与其说是不想变,不如说是长时间以来,就没意识到危机。

        在甲午战争之前,整个塞里斯实际上还是一种相当“古典”的氛围。虽然有了洋枪洋炮乃至洋教,也有很多人了解过西洋的思想,但这方面的实践需求并不怎迫切。

        19世纪70年代开始,清军先是在收复XJ的过程中,表现的可圈可点。之后的中法战争,虽然吃了不少亏,但也打得法军在北圻出现了战略级别的败退。面对当时的顶级列强,这个表现已经不错了。所以当时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还有问题,反而觉得大清又行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