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一章 长生天,俗称元神 (5 / 6)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最后更新:2025/10/6 18:44:23
        王大喇嘛的早年,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神学教育,而是在民间到处游荡,说难听点,其实跟卖艺要饭,区别也不大。他也没有专门研究过哪种典籍,反而三教九流,什么都参加过。到最后,神学水平还是很糟糕,参加教会的补习进修班,都没好多少。不过,倒是认识了一堆江湖人物,对于如何吸引观众、如何跟其他乡野僧侣抢生意,也有充足的经验。

        在王大喇嘛看来,这里头根本没什么玄机。因为民间绝大部分人,对教义就没有什么理解,能区分不同教派都不错了。向他们宣传,不需要讲那些精深道理。相反,要点就只有两个:一个是热闹,一个是新奇。

        他认为,传统的唱诗班,思路还是有问题,因为门槛太高了,并不利于普及。在贴近百姓、进行宣传这个方面,天生就有缺陷。

        而希腊戏剧也是如此,哪怕被视为通俗、乃至低俗的喜剧表演,依然成本过高。大都的市民固然可以隔三差五去看看,但在大部分地方,也得很长时间,才能见一次巡回演出的剧团。而因为成本问题,这种剧团的表演,自然也不可能太好——只要有机会,有才华的剧组家和表演技术优秀的演员,肯定还是要去大都这种更富裕、人口密度也更大的地方。

        所以,教会需要寻找一些门槛更低、更有利于传播的方式。

        为此,王大喇嘛组织了一批基层教士,除了念经唱诗,也要学习各种乐器,不要求技术多少,几个人凑一凑,可以演奏出旋律就行。然后,他亲自编写了一些十分通俗的唱本,让教士们在民间演奏、传播。

        在这方面,王大喇嘛还是很在行的。无论是词曲内容,还是舞台效果,都能设计得很妥当。像之前,找小让娜演仙姑的事情,就是他本人一手安排的。在他的推动下,这些三五人组成的小型戏班子,迅速流行起来。

        在王大喇嘛的指导下,各地教会都组织了一些会乐器的教士,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能一起搞出个调调就行。这些人四处演唱,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作画方面也是如此。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教会养了一大帮专门作画的师傅。但王大喇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多出一些作品。

        一般的教堂壁画,完工之后能用很久。但王大喇嘛提出了自己的希望,认为教会应该发挥挂画廉价、易于更换的优势,创造出更多作品。这样,才能更快地宣传朝廷和教会的政策,也能多向民间普及更多的教义知识,劝人向善。为了保持对信众们的吸引力,应当定期进行更换,免得大家最后都看腻了。

        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高级教士的支持。只是,佳作的创作,从来都是需要时间的,赶得太紧,可能反而设计不好。而紫帐汗国建立以来,重视耕战而轻视艺术,就没有有意地培养过这方面的人才。受这个社会风气影响,乐意把绘画作为职业的人也不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