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九章 斯巴达主义健身房 (3 / 4)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最后更新:2025/10/6 18:44:23
        这个时候,紫帐汗国的统治已经十分巩固,学者们接受现实的同时,开始思考一个描述起来很简单,但解释起来却十分复杂的问题:罗马到底是什么?

        第七十九章斯巴达主义健身房

        在以往,这个问题是不需要思考的。大众普遍认知里,自己就是罗马人,而希腊人干脆是个骂人的话,意思和“异教徒”差不多。至于为什么这样,大伙儿基本上都是文盲,也不会去想的。

        但是,紫帐汗国因为自身传统问题,特别重视教育,而且莫名地重视历史教育。随着这种教育的推广,更多人的脑子活络起来,开始审视自己和家乡的历史。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在乡学或者军团里,接受过公共教育,会汉字,懂一些希腊语。他们都参加过军队,之后则成为军中或者地方上的基层骨干人员。因此,既懂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很了解家乡和其他地方的情况。

        他们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不同的名称,建立过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北方,有些地方,甚至从来没被古罗马统治过。这些政权,和罗马有什么关系?这些地方的人,为什么是罗马人?各地的语言,也都不太一样,那这些希腊语、保加利亚语,和拉丁语、和汉字,到底有什么联系?甚至,罗马历史上,宗教都是变化过的,那么罗马是不是和宗教绑定的?会不会继续变化……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都需要进行解释。

        汗廷官方的说法比较简单。官方说法认为,罗马是一种法统,这种法统,是超过地区、语言和族群的。罗马的使命也很简单,就是实现统一,复兴古时候的盛世,让所有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乃至接近先贤理想中的社会。尹大牧首时,教会把这个思路正式总结出来,归为“大一统”和“致太平”两个口号。

        在这种认知下,地方历史和罗马历史并不冲突,地方风俗里的优秀部分反而应该得到提倡,甚至让其他人也来学习,引入所有罗马人的习惯之中。而不同的宗教,尤其是古时候的多神教,被认为是当时文化不发达、人们对世界认知尚不清晰,因此得出的片面结论。不用倒车回去,但也不用忌讳。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比如希腊人当年那些艺术创作,反倒是可以学习的,实际上也已经被历代先贤借鉴过了。

        至于文字语言,汗廷认可“原初语言”的思想,并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分开的。虽然不把旧约当做教义典籍,但巴别塔的故事,被认为是一种对于语言发展的隐喻,经常用来描述这个道理。所以,汗廷鼓励大家学习使用汉字和统一的语言,但地方方言,也是发展的自然结果,一时改不掉也不用强求。

        在这种思路的推动下,“战士公社”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他们的想法,被称为“斯巴达主义”。这些人认为,古希腊的不同地区,代表了希腊文化个性的不同侧面。其中,最为先进的,就是斯巴达人;而反面代表,就是雅典。

        斯巴达人信奉纪律和武力,推崇集体主义,而雅典盛产各种油嘴滑舌的辩论家,喜欢鼓吹个人私利;斯巴达人从事农业和战争,而雅典人喜欢商业;斯巴达人崇尚军事权威,而雅典人喜欢原始的民主制度;斯巴达人重视男性之间的战友情谊,而雅典人纵容妇女,甚至能因为好看就把女犯免罪……如此种种,说明斯巴达才是当时希腊文化里,最优秀的代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