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01章 不付出代价的代价 (1 / 5)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最后更新:2025/10/6 18:44:23
        201章不付出代价的代价

        之前,朱文奎其实一直有个疑惑。他知道,吴藩做到今天这个局面,很大程度就是依靠民间的组织和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是,组织村民互助,或者修个水利,尚且是本乡本土的事情,在欧洲这个政治生态下,确实不太容易引起更多人注意。但道路这东西,牵扯的地方必定不止一处,涉及的利益群体也很多。这么大的动静,是如何让当地的大领主们无视的?

        后来召集士兵的时候,他听其他人介绍之前的几次事件,才明白,无视这些道路,并不是大领主们太蠢,或者过于粗心,而是他们就算不想无视,也没得选。

        郭康给朱文奎讲过一个例子:当年紫帐汗国和东欧的领主们交战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觉。很多领主既无能又短视,相互之间也缺乏合作,天天就知道互相拆台。结果,导致紫帐汗国早年,那种草台班子状态,都能对他们形成巨大优势。

        仔细分析的话,大部分领主确实没什么文化,当地的组织水平也不高,但就算这样,也不至于表现得这么夸张。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就算是蛮夷之地,也不可能一个有本事的人都没有吧。

        而且,事后看,至少一部分贵族,很清楚地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不少战败逃亡的贵族,后来去了维也纳或者克拉科夫之类的地方当寓公。他们中,有很多都在著书立说,把自己的教训和反思写下来。还有人干脆直接受雇,去给其他前线的大贵族当顾问,用他们的经验,帮助其他贵族对抗罗马人。

        郭康告诉他,也不是所有的贵族都无知又暴虐,何况很多人只是坏,不是蠢。实际上,有些贵族接受过颇好的教育,个人道德并不算差,为人处世也比较有教养。甚至有文化水平很高的,写出来的书在紫帐汗国都颇受欢迎,以至于最后跑到君士坦丁堡讲学。然而,就算这样,很多问题还是会继续出现,就是改不了……

        朱文奎再去审视蒂罗尔地区,围绕道路的这一系列争端,发现好像也是这种情况。

        他一直疑惑,这个伯恩哈德怎么像发疯了一样,不断做出各种刚愎自用的决定,去得罪所有人。后来才发现,这个人实际上,是根本没得选的。

        伯恩哈德面对的最大危机甚至都不是领民造反,而是糟糕的经营状况,以及随之而来的越积越多的债务。

        而他的地位,既没有高到国王和大公爵们那样,可以直接宣布破产,把账目都给赖掉;又没有低到可以效仿破落骑士们的日常操作,直接丢了领地,宣布自己也从此“自由”了,然后跑出去流浪。

        他要是当成不向匈牙利投资,估计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情了。但是,向东方扩张,是这个时代很多德意志领主们的共同选择,成功的人也为数不少。有钱还不去赚,比没钱更让人难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