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章深化改革,推动大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郭康他们一直给我说,怎么组织人,把人拉出来进行训练和调动,并且能够维持这种制度长期稳定运行,才是战争能力的核心。”朱文奎最后总结道:“至于这个能力,我见到的人里,最强的就是郭康,其次就是唐三姑娘了。”
“哎,我们堂堂一个王国,离了她就不行了么?”让娜女侠看起来也知道,实际情况恐怕不允许自己任性,只能丧气地抱怨起来。
“这种关键人才,我也没办法啊。”朱文奎立刻表示。
“那不还是因为你太菜了。”让娜女侠抱怨道:“你们老朱家不是都挺能打的么?之前,王妃天天给我说你太爷爷他们一家的事迹,我还觉得,你多少也继承了一些呢。你想想,你要是有你太爷爷一半的水平,我们还至于这么受制于人么?”
“这还能怪我?”朱文奎惊讶地说:“你这话说的也是离谱。我要有他那个水平,我早就找秦人借兵,打穿那些元人,回家去了。还在这儿跟西吉斯蒙德什么的玩啊?”
“再说军事能力,本来就有不同的分支。甚至同一支军队里,不同职位、不同级别的军官,要求都不太一样。”
“对于主将来说,必须有很强的推演和决断的能力,及时对发现的各种状况进行评估,然后尽快做出应对;对于谋士来说,必须有足够全面的知识,尽可能考虑到各种情况,做好备案;而下级军官,最好也要有自主观察和判断的素养,因为上头的命令不一定能这么及时,甚至不一定顾得上你,得理解整体的计划,然后按照当下最好的选择行动。更具体来说的话,步兵、骑兵、炮兵的指挥官,在这方面的要求,又各自有差别。”
“当然,这话也就是说起来简单。战场上,能及时判断形势变化,提前做出准备,找到敌人破绽,已经是非常高的要求了。按大秦国那边的说法,他们在战后进行考核的时候,标准其实非常之低。只要指挥官的每个决策,都不违背基本的规定,那么就都可以通融。”
“这样的话,不是鼓励大家不做任何积极行动,只听上级命令就行了么?”让娜女侠奇怪地问:“我在埃及,经常听郭康他们抱怨,说衙门里很多人,都是这么摆烂的。”
“战场上是不一样的。”朱文奎摇摇头:“话说回来,要是他在战场上,都有这么平和的心态去考虑推卸责任的问题,那这人估计也不简单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