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地中海世界,所谓族群,可以说纯粹就是个文化上的分类。如果一群人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尊崇同一群英雄,恪守相似的价值观,那么他们就是同一个族群。
在欧洲,很多人下意识认为,在区分你我、划分族群的过程中,宗教的因素非常重要。不同的教派,最终会产生不同的民族。
不过在郭康看来,这算不上“定理”,只能叫某种“现象”。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欧洲人太没文化了。
在欧洲,提倡高尚道德、宣扬模范人物之类的工作,几乎只有教会在做。也就是说,离了宗教,大家连个道德准则都搞不出来。那宗教自然是区分族群的首要因素了……
实际上,即使有语言文字,乃至宗教的不同,也得看具体情况。就像瑞士人一样。即便有人说法语,有人说德语,未来甚至还有不同的教派。但只要大家一起打过哈布斯堡,当过佣兵,就可以有共同的认同——或许,是因为战争的影响太过强大,以至于一起当过兵的共同记忆,直接超过了那些“文化因素”吧。
所以,这种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都追捧的英雄、都认同的道德标准,也就会成为一个共同民族的文化基石。而这,正是郭康天天念念不忘的东西。
朱文奎对此倒是兴趣一般,哪怕教士兵唱歌,主要也是希望增强军队的士气。
像现在唱的这些歌曲,好多都是之前集训的时候,郭康让李玄英编曲,然后让大家都学着唱,他和杰士卡等人就学会了,然后回来教大家的。和他们这边不少条例,都是相似的来头。至于其他的,其实没想太多。
但在郭康看来,这属于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了。
他一直认为,自己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推动形成一个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罗马民族认同,凝聚出一个稳定的、首先自认为罗马人的群体。然后,才能考虑如何实现长久统一,如何进入历史周期律,这种更高一级的任务。
朱文奎那边,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他眼中,反而是需要整个国家,去努力几代人,才能看到曙光的事物。
没办法,地中海这边,普通人乃至很多社会中上层,文化水平都过于一言难尽。能有个拜上帝教作为共同信仰,都谢天谢地了。更多的文化共识,根本就难以形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