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17章 累坏了的朱文奎 (5 / 7)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最后更新:2025/10/6 18:44:23
        不过这会儿,阵地上太过热闹。立陶宛骑兵夺取一处车垒后,胡乱放火焚烧,结果把车里残余的火药给点燃了。爆炸声把双方都吓了一跳,因此,也没人注意到这边的情况。

        哨塔上的士兵向他们摇旗,确认落点没有问题。地上的各处火箭,立刻开始了齐射。

        他们使用的火箭,用竹筒制造,大号的有手臂粗细,小号的也有好几支箭矢绑起来那么粗。竹筒里填充了火药,留有专门制作的喷口,前段带着一个铁箭头,有些还会挂上发烟、引火的药包。

        217章累坏了的朱文奎

        之前的整训、编组中,火箭大连其实不太受重视。

        在郭康的要求下,朱文奎对各种武器进行了详尽的测试,以求把杀伤能力尽量量化表达,来给未来的研发和战场上的指挥,提供参考。但火箭的表现,并不太理想。

        相比弓箭,火箭的精度还要更差,威力却没有特别大的提高。虽然看着动静很大,射程也可以远很多,但它有个很大问题,就是速度并不是很快。

        火箭得到这个名字,是因为早期的火箭,确实就是一根箭,通过顶部那个箭头进行杀伤,属于一种动能武器。但因为速度提不上来,因此,火箭的破甲能力未必比弓箭手发射的箭矢更高。尤其是近距离,更是比不上强弓劲弩,更别说大号的枪炮了。

        后来,一些人也尝试让火箭携带其他东西,比如挂一个震天雷之类的东西,算是有了可以爆炸的“战斗部”。不过,经过郭康和朱文奎等人的实验,这种火箭的效果也很尴尬。

        如果爆炸部分的火药太少,那么火箭就没有什么杀伤力;如果放多了,那么火箭就很难飞远,甚至带不起来。而且,黑火药的爆炸威力比较有限,哪怕用特质的外壳,产生的碎片对于披甲士兵的杀伤力也很有限。

        为了在保证射程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杀伤力,就得把推进部分也一起加大,增加更多的自重,消耗更多的火药。结果,就成了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