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19章 双饷明军 (1 / 5)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最后更新:2025/10/6 18:44:23
        219章双饷明军

        蒂罗尔步兵的初战,就是跟着瑞士教头,对付贵族们。因为当时训练程度一般,武器也紧缺,因此,他们使用长矛的比例,也要高出很多。毕竟,这算是最廉价、入门最简单的武器了。

        不过,在之后的战争中,当地士兵也没有完全随着瑞士人的方向发展,而是沿用了自己的习惯,更多向近似明朝的方向发展了。

        当然,按郭康的说法,瑞士人这套思路,其实在塞里斯军事史上也有类似的案例。

        长矛和长戟,虽然看着都是个长杆,但作为兵器,定位是不一样的。瑞士人所谓长戟,是一大类双手重武器的统称,按这个时代塞里斯人的命名法,其中包括了双手大斧、双手大刀、甚至钩镰枪等各种武器。他们和双手大剑,是一个定位的。

        在塞里斯人的经验中,这种以这种双手武器作为主力的军队,主要思路其实不是专门对抗骑兵,而是去冲击敌人阵型,尽可能对敌人造成杀伤。属于那种“加点全点了攻击”的思路。

        郭康说,最接近这种这种思路的,其实是古时候的秦军——同样是喜欢把远程武器集中在前阵,然后部署比例极高的披甲格斗步兵,使用一种一人多高的、带着长杆的剑。一看就知道,是主要依靠重步兵冲击来打击敌人的。

        不过,瑞士人的方阵真正出名,其实得益于意大利人的宣传。但意大利人对瑞士步兵的最主要记忆,就是密集的长矛。

        在当时欧洲,意大利人是最有文化的那一批,他们的作品也流传很广。因此,大家对于瑞士人的印象,也就变成长矛方阵了。

        至于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其实就是意大利人的步兵线太菜了——他们一般坚持不到阵中老兵冲击那个时候,就被瑞士人打垮了,所以一般只有长矛冲锋这么个印象。虽然那其实是人家主队前排在进攻,主力都没动呢。

        瑞士人的长矛,实际上也不长,一般是10个意大利尺,大致298厘米。在编制中,也有18尺、5.5米左右长度的矛,但数量很少。瑞士人认为过长的超长矛会影响机动和转向,宁可不用。

        相反,最喜欢用超长矛的,恰恰是意大利人自己。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步入尾声、各个城邦力量衰落,长矛反而越来越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