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淮看向袁诚,此人年过三旬,大约三十四五岁,面廓瘦削如刀削,眉骨嶙峋压着一双鹰隼般的深眸。
虽说对方只是正七品的监察御史,而且年纪已经不轻,薛淮心中却没有任何轻视——他相信自己看人的直觉,一个人官职的高低存在很多因素的影响,官职低不代表性格软弱卑微,尤其是这种上了年纪的御史,历来是不好招惹的存在。
两人互相见礼,袁诚开门见山道:“奉钦命工部贪渎案专察使之命,移调翰林院编修薛淮入钦命工部贪渎案查办处协查此案,限期三月归返,调案移文已经交给掌院学士核查。”
薛淮终究不是这个世界的土著,仔细想了想才明白对方拗口的言辞。
天子没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顾衡下狱只是开端,工部已经暴露的问题总要解决,所以就有了这个钦命工部贪渎案查办处。
而袁诚所说的钦命工部贪渎案专察使,通俗一些说就是巡按工部的查案钦差。
至于调薛淮进入查办处也很好理解,像这种临时性的“专案组”,必然需要翰林院编修或者检讨负责文书工作。
薛淮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他原先负责修撰的《太和河工考》暂停,本就处于空闲的状态,更何况这是钦差大人的调令。
这时一名书吏上前,将钦差发出、林邈已经签批的《调案移文》交给薛淮,另外还有一份林邈代表翰林院签发的《知会票》,这两份文书便是薛淮暂离翰林院、前往查办处做事的凭据。
袁诚显然是个急性子,看向薛淮说道:“薛编修,此案案情复杂时不我待,还请随我立刻前往查办处。”
薛淮点头道:“袁御史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