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带有自我反思和励志色彩的跟帖,引发了大量年轻人的共鸣。
“我是学工业设计的,仔细看了杂志上A1的UI截图,这设计语言绝对超前!扁平化图标、统一的色彩体系、这流畅度……这真的还是MTK的平台吗?星辰的研发团队有点东西啊!”
技术宅和设计爱好者们找到了新的讨论焦点。
在一些早期活跃的博客平台,如新浪博客、网易博客,也开始出现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博主撰写的分析文章,标题诸如《解码李言:传统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突围》、《星辰现象:一个“颜值即正义”时代的商业样本》,将他冠以“最懂年轻人的制造业少帅”、“东方乔布斯雏形”等名号。
而此时在华北某县城,一位经营小卖部的王大爷,用的正是儿子给他买的星辰S2。
他戴着老花镜,指着报纸上李言的照片对来买东西的老街坊说:“瞅见没?这小伙儿,就是造我这手机的!年纪轻轻,真能耐!这手机,好用!”言语间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朴素自豪感。
在华东一个地级市,一位姓张的母亲,正为上高中的儿子沉迷网吧而头疼。
她在晚报上看到关于李言和A1的报道,尤其是看到“为年轻人造手机”的理念后,心里一动,对丈夫说:“等这孩子考完试,要不就给他买这个星辰A1?看着是挺时尚,老板看着也像个正经做事的人,总比他去网吧强。”
在上海陆家嘴的一家咖啡厅,几个年轻白午休时闲聊。
一个女孩拿出《第一财经周刊》,兴奋地说:“快看,我们国产手机也有这么帅的老板了!感觉比国外那些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还有范儿!”
旁边一个男同事接过杂志看了看,点点头:“星辰S2我老家叔叔在用,说挺皮实。没想到老板这么年轻,还懂设计。这个A1,有点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