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未来的手机屏幕,应该是用指甲戳的电阻屏,还是用手指轻轻滑动的电容屏?”
众人一愣。
在这个时候电阻屏是绝对主流,电容屏仅存在于iPhone上,成本高昂得令人咋舌。
“我告诉你们,一定是电容屏。”
李言语气笃定,“它的体验是革命性的。老赵,你们硬件组,现在就可以开始研究电容屏的供应链和驱动原理,不要等到别人都做出来了我们才跟进。”
“还有,未来的手机交互,不应该只有冰冷的图标和菜单。”
他转向UI设计师:“想一想,如何实现‘滑动解锁’?如何让列表在滑到尽头时有一个弹性回弹的效果?如何让点击操作有一个轻微的震动反馈?这些细微的动画和交互,才是未来智能手机的灵魂。”
“最重要的,”李言加重了语气,“我们现在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做一个‘能触屏的功能机’。它的核心,应该是‘应用’,也就是App。”
他在白板上重重写下了“App”这个如今对绝大多数人都很陌生的词。
“我们要做一个开放的应用商店,让全世界的开发者都可以为我们开发软件——游戏、工具、社交、新闻……未来用户选择手机,不仅仅是看硬件,更是看这个手机里能玩什么、用什么。”
这一系列超前的理念让团队成员既兴奋又感到难以置信。
李言适时地拉回现实,给出了清晰的实施路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