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王工,您二位请看,”赵副总裁亲自操作,“我们的电阻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线性度、透光率、耐用性、点击寿命都经过了严格的市场检验,成本也控制得极具竞争力。
对于贵司计划切入的智能手机市场,绝对是现阶段性价比最优、风险最低的成熟选择……”他口若悬河,极力推销。
李言看得仔细,并让研发部的王工亲自上手体验,详细询问了驱动IC的兼容性、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的可靠性、使用寿命测试数据、抗刮擦性能以及最核心的——百万片级别的批量采购成本价。
他更关心的是未来趋势:“你们在电容屏方面的技术储备、研发进度和量产时间表怎么样?”
“电容屏确实是未来趋势,”赵副总语气略显遗憾,“但目前成本太高了,几乎是电阻屏的五到八倍,而且良品率提升缓慢,供应链也非常不成熟,特别是高精度ITO镀膜和玻璃盖板的贴合工艺……
我们预计最快也要到明年第三季度,才能有相对成熟的可量产电容屏方案推出。现在切入,风险太高了。”
李言其实最早开始设计自己内心的智能手机想法的时候,也是把电容屏放在首位的。
但是现实却像是赵总说的一样,成本太高,良品率太低,这会造成手机的成本剧增,市场现在压根接受不了。
但是李言却也知道,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电容屏就会走向成熟。
如今的电阻屏,只是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的一种过渡手段,李言也不可能逆着市场规律去做电容屏的产品。
那不是自信,而是找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