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换了一种方式,试图更贴合“规则”本身。
“违反规则补充条例第三条——回应邻居求助,会立刻受到惩罚吗?”
脑海中那个冰冷的机械音终于响起:
【规则提问权已使用。】
【答:视“回应”性质及当前环境而定。非直接开门接触或产生巨大噪音之回应,在安全屋内,有一定概率不被即刻惩戒。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回应方式、邻居当前状态、以及‘它们’的注意力。风险自担。】
【提问权已消耗。】
答案模棱两可,但却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她刚才那种极其轻微的、几乎无声的回应方式,在安全屋内,有一定概率是“安全”的。
这解释了她为什么没有立刻遭到攻击。
这也意味着,墙那边的“邻居”,或许也处于类似的安全屋内,并且采用了同样谨慎的方式。
这稍微增加了一点那条信息【-1】的可信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