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千一百五十章琴酒的选择 (3 / 4)

作者:龙之宫 最后更新:2025/11/1 19:01:10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说是很

        简单的,如何实践?

        孔子说克己复礼,可结果他连弟子都说不服。因为克己复礼就是每个人都有解释权,孔子宣传三年守孝,可是他的弟子宰予说三年太长,一年就够了。

        克己,就是自己监督自己,但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孔子属于高标准,宰予属于低标准,用孔子的标准很难说服宰予。结果孔子除了骂街,也无法改变宰予。

        这就是克己的局限性,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仁义礼智信,把自己的标准低一点就行了。

        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孟子提出了法先王,表示自己说了不算,得法先王,你得按照先贤的标准去做才算。先贤守孝三年,那就是三年,做不到就是不孝。这就不是克己,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是找了一个外在的标准出来。

        忠诚也是如此,得找一个标准出来。比如学习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比如学习岳飞,十二道金牌召回。反正就是按照他们的标准去做,先贤的行为就在史书中,大家都可以看到,不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可琴酒并不是法先王,没有学习榜样,他也没有克己,没有给自己定一个忠诚的标准,他完全是通过别人的不忠来承托自己的忠诚。

        可是别人不忠,其实并不能证明自己忠诚,这种方法简称‘比烂,,可谓是最差的一种方式了。

        克己和法先王都是找一个比自己高的标准,比烂则是找一个比自己低的标准。

        找高的标准,自己是努力上进,比烂则是站在原地就可以了。可惜别人就算再烂,也并不能证明自己就是好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