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千七百三十九章试错 (3 / 4)

作者:龙之宫 最后更新:2025/11/1 19:01:10
        不得不说儒家的孔孟都是逆潮流的人,孔子是在周礼上死磕。而孟子虽然认为周礼需要改进,却在公田和私田上死磕,非要恢复公田制度。

        商鞅则在秦国彻底废掉了公田和私田,所有人都要交税,因为有收税的需求,于是也有了统一度量衡的需求。以前各地交易,度量衡不一样无所谓,但现在由秦国统一收税,肯定需要统一一下。

        所以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是完全有现实需求的,并不是秦始皇空穴来风。

        其他贵族还在集中资源发展手工业作坊,而秦朝则把所有力量都集中起来打仗,结果显而易见。

        到了汉朝,一开始皇帝管理的土地也不多,汉人也就很小一块区域。随着地盘越来越大,汉人自然也越来越多,结果地盘太大,不得不设置州。结果么,税收都给了州牧,也不用看皇帝的脸色。

        汉朝皇帝有钱,所以提拔更多的汉人,也有更多外人愿意成为汉人。在各个地方上,贵族还是要抢夺资源建立优势,各地的人才既然在当地得不到重用,不如做汉人。

        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齐国、楚国等等国家都在,他们都不是汉人。但这些国家虽然分封了,但并没有周礼这样的制度保护国人的地位。

        贵族疯狂抢夺资源,国人地位不保,就只能去皇帝那里讨口饭吃。皇帝是郡县制,可以创造就业,大家就从齐人、楚人变成了汉人。

        结果就是皇帝的地盘越大,汉人越多,最后大到皇帝管不了,就设置了州,皇帝被架空。

        结果大家都是汉人,也要分割三六九等,也要封建。因为封建真的是稳定内部的一种好办法,九品中正制就孕育而出。

        封建就是明确大家的义务和权利,做好自己的义务,那就是国人,贵族也不能抢你的资源。抢了就是不符合礼制,就需要受到社会谴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