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生魏晋以来长时间混乱动荡,时代不安,难以大规模种植,唯有不了了之。
就算是有,也仅仅是局限于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小规模化种植。
其后,隋、唐也有试着种植过棉花,但可惜的是唐代有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小冰河过渡阶段,草棉自然是不能栽活。
时间一长,达官贵人以固有的“风土”思想认为棉花风土不宜,难以栽活,自此便鲜少有人种植棉花。
自唐末小冰河以来,五代十国都是小冰河阶段,大周立国不久便是“回暖期”,天气一向是较为温暖,适合种植棉花。
但问题就在于,大周偏安一隅,搞不到西域的草棉。
历史上,草棉真正的推广,已经是元末明初。
时代捉弄,为之奈何?
好在,如今西夏颓败、吐蕃臣服,西域行商之路已通。
江昭特地书信一封,主要就是想让吴奎试着找一找棉花种子,并试着在熙河边疆育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