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子的暮年皇帝,最在乎的就是身后之名。
老皇帝三十年修养生息,不乏一些委曲求全的窝囊之举。
要是不出意外,这位的史书评价肯定不会太高。
起码,达不到上等。
然而,一次熙河拓边,愣是让赵祯的“窝囊”成了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君王。
单从评价上讲,起码从平庸之辈猛地成了贤德君王。
尝到了一点甜头,赵祯自是更希望下一任帝王行开疆拓土之举。
毕竟,江山社稷都已经送人,根本带不走。
唯一有可能带得走的,就是后世之名!
一旦下一任君王武德充沛,打出大周的骨气,那便是两任君王治世,妥妥的盛世。
再不济,也得是个什么“之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