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一人考三场,一千两百份卷子也就对应四百人。
但这仅是理想化的考量,实际上因考生偏科的缘故,三场考试,一些考生可能只有某一场考进了前四百名,一些考生则是某两场考进了前四百名,唯有少数考生,三场都进了前四百名。
一千二百份卷子,对应的考生数量往往是六七百人。
那些三场都进前四百名的人物,注定不可能落榜,排序时最低都是二甲。
两场都考进前四百名的举子也不会落榜,要是策论作得优异,甚至可排于二甲前列。
唯有那些仅是一场考进前四百名的举子,相对危险。
因官家重视策论的缘故,第二场策论考进前四百名的举子也不太可能落榜。
因此,那些只有一场考进前四百名,并且那一场是第一场或者第三场的举子,就注定悲惨起来。
这种举子不在少数,往往有四五百人,而究竟哪些幸运儿能够中第,纯是瞧考官偏好与心情。
所谓的内幕交易,往往也是这个时候出现。
权贵子弟要想通过内幕交易一举中第,实则也得凭本事走到这一步,达到“起码有一科进前四百名”这样一个公认的下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